close

 

IMG_6654.JPG

別人集章,我集照片,用火車站照片拚湊環島地圖。

=阿里山林業鐵路=  

阿里山.jpg

文字資料出處:阿里山林業鐵路官網

    日治時期阿里山、太平山、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林場。因應阿里山林場檜木資源而闢建阿里山林業鐵路,全線沿途共設有20座車站,包括嘉義、北門、鹿麻產、竹崎、木履寮(現未停靠)、樟腦寮、獨立山、梨園寮、交力坪、水社寮、奮起湖、多林、十字路、屏遮那(修復中)、二萬平、神木、阿里山、沼平、對高岳、祝山(改建中)。木材買賣集散為嘉義市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,當時更因此列為臺灣四大都市之一。   

    阿里山林業鐵路的興建遠在日治時代,明治36年(西元1903年),臺灣總督府計劃開發阿里山森林,為搬運木材之方便,開始進行勘查、測量及規劃設計,於明治39年(西元1906年),由日本藤田組開始施工,後因財務問題收回官營。大正元年(西元1912年)12月嘉義至二萬平正式完工通車,全長六六.六公里。隨森林開發業務發展之需要,延展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,其中部份支線於作業完畢時先後拆除,本線及主要支線仍保留使用,目前嘉義至阿里山營業路線長約七一.六公里,為世上著名的登山鐵路之一。   

    阿里山林業鐵路開發初期純以運材為主,亦是早期山地居民上、下山及運輸生活物資的主要工具。近年來森林遊樂及觀光事業急速發展,為因應日增的登山遊客需要,自民國51年起,以柴油車取代蒸汽動力機車,營運目標已由運材為主轉變為客運為主,並逐漸發展為高山觀光鐵路列車。又於民國73年起增添「阿里山號」快車,行車時間僅3小時15分,提供遊客更舒適便捷的服務。


1. 嘉義

嘉義站是阿里山林鐵延伸出來的交會站,銜接著縱貫線,曾是臺灣唯一集台鐵、糖鐵、林鐵的「三鐵共構」的車站。在第一月台可以看見台鐵1067mm與阿里山762mm不同軌距並列於此地。目前,第一月台北側是前往阿里山的搭乘地點。

嘉義.jpg

嘉義20191120.JPG

阿里山林鐵主題列車

嘉義公園

故宮南院燈會

2021台灣設計展

新港板頭村


2. 北門

約建於1910~1912年,以阿里山紅檜為建材的典型日式車站建築。1998年5月16日不幸發生大火,燒毀右側百分之四十,以原有建材「紅檜」重新整修,於同年11月7日整建完成。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曾一度受損,再次維修,成為今日的風貌。

北門.jpg

北門20200219.JPG

玉山旅社/北門驛/檜意生活村

北門車站


3. 鹿麻產

又名「鹿滿」,站內設有2股線。曾是北門站與竹崎站之間的重要大站,車站所在的村落曾經人潮聚集、商業活動鼎盛,但自阿里山公路開通後,1982年11月起就不再有火車停靠。隨著鐵道文化與觀光風氣日開,2004年12月重新整建恢復昔日風貌。車站站長宿舍,則於2006年4月整修完成。

鹿麻產.jpg

鹿麻產20191120.JPG


4. 竹崎

竹崎舊名「竹頭崎」,距嘉義起點14.2公里,海拔127公尺,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,也是鐵路的登山起點,此站約建造於1910年,在1952年曾經整修改建過,成為今日所見的模樣,具有濃厚的日本風味。在蒸汽火車時代,必須先在這裡加水添煤,並且將18公噸的平地車頭換成28公噸的爬山車頭,以利之後的爬坡行程。

竹崎站的另一個特色是「三角線」。在1912年通車初期二萬平和竹崎分別為登山路段的終點和起點站,所以需要三角線以協助機車調頭轉向。

竹崎車站.jpg

竹崎20191120.JPG

竹崎車站


5. 木屐寮 (現未停靠)

木履寮又叫木屐寮,木履寮地名的由來,早期當地先民以生產木屐加工販賣而得名。火車由竹崎站出發至此,才短短的4.7公里,但卻爬升近200公尺,站前坡度高達千分之50。此站目前僅作為上、下山列車交會站,並無停靠。


6. 樟腦寮

樟腦寮車站距離嘉義23.3公里,海拔543公尺。此地當時出產樟腦樹及樟腦油而得名,日治時期曾經是臺灣樟腦重要的輸出地點,如今僅剩下鐵道旁一排樟樹供旅遊者回味臺灣樟腦王國的盛況,此站視野展望良好,在站前可看見獨立山、塘湖山、金獅山及大坑山。

樟腦寮站為一折返式車站,火車在此必須向左方軌道後退,進入車站,因此車站軌道為一個×形的折返線。火車出發後以垂直方式原地爬升,也就是「螺旋式」的技術工法,是觀賞火車繞獨立山三圈的路段。你可以在左方窗口看到樟腦寮車站兩次,在右方窗口看到一次。

樟腦寮車站.jpg

樟腦寮20200219.JPG

樟腦寮/梨園寮車站


7. 獨立山

火車由樟腦寮站開出後,以「螺旋式」爬上獨立山,沿途會經過8個隧道,從5號隧會口穿出後設有一景觀台,朝西南方望去樟腦寮車站即在腳下,火車在進入第6號隧道即結束第一圈並開始第二圈的繞行,在穿出第8號隧道時可再度眺望樟腦寮車站,直到進入第9號隧道才結束第二圈,並來到獨立山車站,所以車站兩端都是隧道,一邊是9號山洞,一邊是10號山洞。

火車一出12號隧道,在嘉義點28.7公里處恰是海拔800公尺,設有熱帶林、暖帶林分隔標誌,往下是熱帶林,主要樹種有龍眼、相思樹、檳榔、柑桔等闊葉樹種,往上海拔800公尺至1800公尺是暖帶林,主要樹種有孟宗竹、高山茶園、愛玉子、柳杉、福杉、楠木、烏心石等樹種,火車行經此地,窗外風景更加綺麗,竹林迎風搖曳,陣陣涼意拂面而來,令人心曠神怡。

獨立山車站.jpg

獨立山20191120.JPG


8. 梨園寮

以螢河鐵道聞名,車站附近有日治時期所設的「見晴台」,視野遼闊。此地以前盛產麻竹筍並製成筍干外銷至日本,現今周邊以果園、竹林和茶園居多。1985年後,梨園寮車站改為招呼站。

梨園寮.jpg

梨園寮20200219.JPG

 

9. 交力坪

火車離開梨園竂站就進入800公尺以上的暖帶林。此時孟宗竹到處可見,茶園也羅列山坡。交力坪站是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的中間點,亦是除了北門、竹崎和奮起湖外,中途仍在營運的小站,過去每天上山及下山的阿里山號火車,下午3:13固定在此交會。站旁邊有間三代傳承至今的老雜貨店,許多旅客會在此下車活動、拍照留念。


10. 水社寮

從交力坪車站至水社寮經過8個隧道,是今日阿里山林業鐵路兩站之間隧道數最多的路段,火車經過16號至19號隧道剛好正是以ㄇ字形繞著四天王山的篤鼻山而行,而20至23號則繞過第二三四峰。

水社寮車站,海拔1186公尺,是位在篤鼻山、四天王山群峰下的一個小車站,這個車站最有趣的地方,在於軌道呈現一個「Ω」字形,火車從進站到出站恰好是180度,與二萬平站是阿里山林業鐵路二座「Ω」字形的軌道。

以車站為起始點,可步行至四周的知名景點,沿途覆蓋著杉林與竹林,擁有極佳的視野,可以展望玉山、塔山、瑞里、奮起湖。往南可前往臥龍谷,又稱石谷盤,溪水沖刷溪谷中的巨石,形成數十個溝壑與洞穴,溪水由上而下積累在溝穴中,再以小瀑布的姿態傾流至下一個溝穴,如此相連綿延兩公里長,宛如水上蟠龍,贏得臥龍谷的美名。

水社寮行經20200219.JPG


11. 奮起湖

奮起湖站海拔高1403公尺,距離水社寮車站5.02公里,站間距離為阿里山鐵路第二長站距。奮起湖是森林鐵道大站之一,舊名「畚箕湖」,位於光崙山下一塊三角形的盆地,因三面環山狀似畚箕而得名,地名有湖(盆地之意)卻根本沒有湖水,後來取諧音才改名為奮起湖。老街、便當和四方竹亦是這兒過去的特色,如今更發展出細膩的物產風貌,早年,上山下山火車抵達此站正好都接近中午時分,旅客肚子餓了,需要吃飯。這也是奮起湖便當聞名的緣起。

奮起湖驛原是一間木造車站,位於奮起湖老街右側的出入口。這座車站在新車站啟用之後,已移作為奮起湖監工區。在民國93年重新整修,原有的古蹟車建築已被拆除,依照原來的樣式重新建造一座,成為今日的木造建築。

奮起湖有秀麗風光已然是阿里山最知名的風景區之一老街、奮起湖鐵路便當、四方竹、古道、瀑布、奇木怪石皆名聞遐邇。

奮起湖.jpg

奮起湖車站2.jpg

奮起湖/星空小屋

奮起湖呷便當

12. 多林

舊名為「哆囉嘕」,車站本身是向右的大彎道,站內有兩股線可供列車交會,從車站可以回頭望見大凍山。站體有著鄒族彩繪,是全線最有秘境感的車站,步行30分鐘即可抵達臺版合掌村「得恩亞納部落」。


13. 十字路

十字路早年是平地前往山區的中途站,同時也是來吉、達邦等部落的古道交會處,因此取名為「十字路」。現今這個名字更貼切了,這裡恰好是阿里山公路和阿里山鐵路最靠近的地方,走出車站,步行幾分鐘就能抵達阿里山公路。由於目前通往屏遮那路段隧道正在修復,全線通車以前,十字路為林鐵本線實質上的終點站,可在此轉乘客運前往阿里山。


14. 屏遮那 (修復中)

屏遮那是暖帶林和溫帶林的交界處,在穿越48號隧道後,位於海拔1800公尺處,可見置身於柳杉林中的暖帶林和溫帶林界碑。由於多次風災重創,十字路至屏遮那路段,目前仍在修復。


15. 二萬平

二萬平,即地勢寬廣之意且恰好為海拔2000公尺。1912年阿里山林業鐵路通車時,二萬平為阿里山鐵路的終點站,當時即設有三角線以供車輛調度轉向,並設有機關車庫。後來1914年延長至沼平車站,二萬平才漸漸失去原終點站設計的功能。

目前為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所在地,在登山方向右側前方,可見塔山雄偉的山壁,經常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拍照。黃昏時的塔山夕照和晚霞、雲海都是著名的風景。

二萬平20110423.JPG

 

16. 神木車站

神木站為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第三分道。因車站旁曾有著高聳的紅檜,高53公尺、胸周23公尺、胸徑4.6公尺立於鐵道邊而聞名,以前很多人搭到這站下車就是為了一睹神木的壯觀景象。但神木於1956年6月7日不幸受到雷擊起火燃燒,神木內部燒成中空,又於1997年7月1日受到風雨的侵襲而變成有傾倒的危險,林務局在1998年6月29日放倒神木,民眾現至神木車站可透由步道近觀神木遺跡。

神木20110424.JPG

 

17. 阿里山站

現今的阿里山車站是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終點,同時也是阿里山支線祝山線、沼平線和神木線的起點。阿里山車站原為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第四分道,1970年代因觀光客激增,沼平地區的腹地不足,為了擴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,故於1977年8月開工修建,1981年1月11日完工正式啟用,為了有別於仍在使用的沼平舊車站,因此當時另名為「阿里山新站」。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使新站成為危樓並宣布封閉,本線終點站再度回到沼平站。2003年之後,為了減輕沼平車站的營運負擔,林務局直接在阿里山車庫旁闢建臨時站,並在災後原址重新整建新的車站。2007年9月阿里山車站正式落成重新啟用,為全臺鐵路最大型的木造車站。

阿里山.jpg

阿里山


18. 沼平

沼平車站原為阿里山舊火車站,建於西元1914年,於大正3年3月14日正式開始營運,後歷經改建,現在的新站房由日本五十嵐設計師親手打造,並於2001年4月21日正式啟用,一樓部分採RC構造,二樓為挑高木造結構,全館以完全榫接工法,不用任何一顆鐵釘,特別引進日本木造技術,傳達木建材之優點與開發現代木造技術可行性,呈現復古日式鐵道風華。沼平車站在設計上除了火車站運輸功能外,亦結合藝術展演、原住民人文商家等多功能,提供旅客更能品味鐵道藝術。另外沼平車站也導入回收水資源再利用、引進自然光等環保建築工法,並與沼平公園及周邊地形環境融合,充分呈現具開放性及親近性的建築外觀。此設計還獲得「2006年日本建築學會結構設計部門最優秀獎」。


19. 對高岳

祝山線鐵路沿途經過對高岳,也在此設立了月台及會車的軌道,月台邊的觀景台視野遼闊、腹地寬廣,是欣賞日出的好景點。對高岳的森林浴健康步道,特別是枕木鋪設的木棧道、高山植物、楓葉、櫻花、雲海瀑布、冬日雪景,是對高岳車站隱藏版的特色。
 

20. 祝山 (改建中)

1984年林務局為載運賞日出遊客而修築祝山線,祝山線也是阿里山林鐵中,唯一由國人闢建的鐵路,全線蜿蜒於海拔2,000公尺以上高山,時有雲海瀰漫,氣象萬千。海拔2,451公尺的祝山車站,以唯美弧形月台聞名,也是林鐵人心中最美的月牙彎;所具供調車使用的多股軌道亦是林鐵各站少有的經典特色,旺季或特殊節日繁忙的清晨旅運時刻,各輛紅色柴油機關車於各股線依序並列的景致,更是鐵道迷碰運氣才能遇到的畫面。

 

阿里山鐵路好像有機會全線通車,希望可以把車站集完

主題列車.JPG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 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