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週末下午,騎上我的歐兜麥去兜風,聽聞市區有個眷村博物館,就來企瞧瞧~
其實對眷村是有感情的;
爸十六歲那年的某夜,在福建家裡,被臨時抓兵跟著國民政府輾轉來台。
民國卅九年到台灣。五十三年和媽結婚後,就一直住在眷村外圍,來往鄰居也大多是眷村媽媽。
當年,眷村興建的目的,只是提供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臨時住所,大多人抱持著很快就能"回家"的想法,
沒有人在意擁擠、狹小的居住品質。建舍材料主要以茅草和竹子為主,因此眷村又被稱為"竹籬笆"。
狹窄巷弄夾著低矮房舍
掀蓋時的饅頭香氣,陣陣飄散~
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
不識"鄉愁"滋味的我,卻睹物思人
新竹市原有四十六個眷村,隨著眷村改建的腳步,許多珍貴的文物逐漸消失,
博物館的設立提供一個保存及展示眷村文化的場所。
新竹市眷村博物館
全站熱搜